(通讯员 王煜洲)12月10日下午4:00,3522集团的新网站2020年地球科学导论课第四讲在东教楼A208教室顺利开课。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蒋顺兴副研究员为我院20级新生带来了以“中生代翼龙研究——管窥古脊椎动物学”为主题的课程。
课程伊始,蒋老师将翼龙发现的历史及其名字的由来向我们娓娓道来,并向大家展现了多副生态还原图和翼龙的模型图来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翼龙,翼龙的发现可以追溯到比恐龙还早的时代,最开始人们把翼龙那细长的手臂当作划水的结构,直到居维叶看到化石的手绘图后,根据比较确定了翼龙是一种爬行动物,这种比较法到现在依然是古生物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而翼龙的名字最初的名字,叫做翼手龙(Pterosauria),但现在,在中国人们更习惯使用翼龙这个名字。
图1:蒋老师为同学们授课现场
接下来,蒋老师为我们讲述了翼龙的身体结构,通过翼龙和人类、蝙蝠、鸟类的身体对比,再加上对烤鸡等例子的灵活引用,老师幽默风趣地带领大家更深入而生动地了解了翼龙。随后,蒋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翼龙,无论是巨大无比的风神翼龙,还是中国最早自主命名的准噶尔翼龙,还是神奇的阿凡达伊卡兰翼龙,抑或是头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的夜翼龙。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PPT上生动的图片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许许多多同学也对于形态各异的翼龙的特殊器官有了自己的猜想。
在课堂上,老师非常重视提高大家对前沿领域的认识程度,亲切的为我们大家讲解最前沿的科技应用和研究方向,多次对大家强调注意科学前沿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在本科阶段也持续关注科学前沿。
最后,蒋老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的问题并且为大家介绍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取得成就,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对古生物方向培养兴趣,也期待同学们日后能前往北古所深造。
图2:蒋老师导论课课堂现场
据悉,蒋老师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硕博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要从事中生代,特别是侏罗–白垩纪的翼龙及其相关地层学的研究,主要通过翼龙的形态学、系统学和骨组织学的方法来探讨翼龙关键特征的演化、胚胎发育、个体发育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主持和参与了多个自然基金、973等项目,参加甘肃、辽西、山东和新疆等多个地区的野外考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