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10:00,3522集团的新网站2019年地球科学导论课第二讲在北区综合楼111教顺利进行,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闫昊明老师为我院19级学生带来以“导航定位的历史与未来”为主题的报告。
此次课程,闫老师先从时间和空间的定义和各种计算方式讲起,从计时的“历书秒”、“原子秒”到“原子钟”,时间计算的精度越来越高;同理,对于空间的计算也是如此,比如我们最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米”,有“地球米”、“原子米”、“光米”主要介绍了地震的极强的破坏性,地震的破坏性体现在不光有房屋倒塌等直接和“重力米”等计算方式,而我们发现,随着时间和空间测量精度的不断提升,时间和空间变成了可以互相计算、互相表达的一种统一,而这也是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所在。因此,我们今天的导航定位,就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方面继续加深研究。随后,闫老师从导航的历史讲起,从攻城略地时代的导航、大航海时代的导航、大航空时代的导航到现今大数据时代的导航,每一个时代的变迁都意味着导航技术的进步,如今,从人们的出行到航空卫星站的建立,导航对于我们变得尤为重要,也依旧有很多难题、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共同去探讨和解决。
图一:闫昊明老师授课现场
课程最后,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闫老师进行了提问,闫老师耐心细致的一一作答,同时也对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期许。整个课程期间,闫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同学们收获颇丰,同时又以幽默风趣的科普语言向同学们讲述了导航技术的重要价值和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并引用庄子“曲士不可与语至道”经典语录,激励同学们在大数据时代开拓思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科学技术的新飞跃。整个课程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提问,并且还有其他兄弟学院的通讯和老师前来旁听,起到了很好地效果。
据悉,闫昊明老师是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湖北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主要从事天文地球动力学、重力场时空变化、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熟悉卫星重力、地表重力、GPS、大气、海洋、陆地水、卫星测高、地球自转等地球物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擅长数据处理,科研经验丰富。自主编写了地学数据处理程序库WFL和地学数据处理工具GST,并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主持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多项973、863项目。荣获2010年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07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多项奖项。